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中小学教师管理制度建设:问题与改进策略(上篇)(2)

时间:2015-11-30 10:42 点击:
(二)义务论伦理取向下教师权利的漠视 教育制度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无论是法律层面的教育制度,还是惯例层面的教育制度,都具有浓重的强制色彩。[4]这种强制色彩包含义务与权利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求

  (二)"义务论"伦理取向下教师权利的漠视
  教育制度具有规范性和系统性,无论是法律层面的教育制度,还是惯例层面的教育制度,都具有浓重的强制色彩。[4]这种强制色彩包含义务与权利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求履行义务的强制性,另一个方面是要求维护和捍卫权利的强制性。但当前的教师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在陈述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而很少涉及教师的权利。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中漫长的"义务论"伦理取向直接相关:在"义务论"的伦理取向下,教师主要是作为责任主体而存在,而不是作为权利主体而存在。教师角色被赋予了一系列的伦理责任和教育责任,但缺乏与之相对应的道德权利和教育权利。从当前的一些学校教师管理现实来看,这种"义务论"倾向不仅体现在某些教师管理制度的文本规范体系中,同时也广泛地存在于教师管理制度的具体实践中。
  一方面,在教师管理文本规范体系当中,对教师的定义一般是从"义务论"角度出发的,缺陷亦很明显:过于强调教师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却忽视了教师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果得不到保障,不仅无助于形成完善的教师管理体系,同时也无助于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教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弊大于利。
  另一方面,教师的基本权利(健康权、休息权等)遭到漠视,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很多学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甚至周末和节假日也得加班。正如一线教师所描述的:"除了正常的工作时间之外,不少教师还需要利用放学的时间辅导后进生;大部分教师回到家还要利用晚上时间备课、改作业、出试题等,加起来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十一个小时。学校里还有很繁杂的事要处理,特别是班主任更有忙不完的事情,开不完的会!"[5]繁琐的工作和过高的心理压力导致教师的身心健康遭到极大的挑战,但在义务论的逻辑体系下,这都是教师"应当"做的,都是其应该承担的职责。显然,这种义务论的逻辑漠视教师的基本权利,不利于教师的教育工作开展,同时也阻碍了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升。
  (三)管控体系下民主参与的缺失
  当前不少学校的教师管理制度是单向度的、线性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中,教师的民主参与权利缺乏,教师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客体,从而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这种管理体系由于缺乏教师的民主参与,因而很难真正反映教师的心声和要求。由于管理规则的设定只是某些学校个别领导的"特权",很容易违背教师的心愿和期望,甚至在很多时候以"特权"侵犯教师的"权利",从而导致教师管理工作成为一种"管控"。这种管控体系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强化了教师的消极心理,使教师被动地服从于现有的管理体系,而不是成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和创造者。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管理中的"独断化",导致"校长个人或学校少数领导对于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握有说一不二的权力,学校重要事务均由学校主要领导拍板定夺。"[6]这种"独断化"否定了普通教师的管理权利,使其无法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不难想象,这种管理模式只会伤害教师的情感,削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教师无从体会职业生活的幸福感、使命感和效能感,有悖于学校追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成效的初衷。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