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师说》:作为文体的“说”

时间:2015-10-23 09:31 点击:
对于《师说》这篇经典文章,解读甚多,而空话连篇几成顽症。原因是问题提得不到位,甚至文不对题。有一篇解读文章的小标题是《〈师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本来老老实实说文章有什么特色就很明确,但是,加个艺术上就弄巧成拙了。韩愈这篇文章,是不是属
  对于《师说》这篇经典文章,解读甚多,而空话连篇几成顽症。原因是问题提得不到位,甚至文不对题。有一篇解读文章的小标题是《〈师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本来老老实实说文章有什么特色就很明确,但是,加个“艺术上”就弄巧成拙了。韩愈这篇文章,是不是属于“艺术”范畴呢?理论界的共识是,古希腊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包括物理学(physics)、后物理学(metaphysics),也就是形而上学;另一类则是属于感性的、情感的,后来被称之为美学(aesthetics)。韩愈这篇文章,性质上是论说文,是理性的,和艺术(文学)的情感性质属于不同范畴。弄清这一点,才能明明白白把解读聚焦在文章的理性逻辑上。
  有些文章似乎也意识到了《师说》不是抒情散文,提出其特点在于“严谨的结构”,然而,这种结构是什么性质,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含含糊糊,就不免陷入另外一种更为流行的顽症,即重复一望而知的内容。有篇文章引用了原作的第一部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然后这样解读:
  第一段,论述求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真理和知识,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这段的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而不去请教老师,那种疑惑就永远解决不了。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应该跟他学习。我拜老师是学习他懂得的道理,何必管他比我年纪大还是比我年纪小呢?所以说不论尊贵卑贱,不论年长年幼,谁懂得道理,谁就是我要向他学习的老师。
  这样的解读,说它是空话连篇还是客气的,其实其中的关键词还有错误,韩愈的“道”有着当时特别的历史内涵,翻译为今天一般意义上的“道理”,就不能不造成遮蔽。文章还提出此文有“严谨的结构”,可是上述解读,既不见结构,也不见严谨,只见把韩愈精练的散文翻译成啰唆的空话。其实,到位的解读首先要把“结构”讲清楚,不是一般的结构,而是议论文的理性的逻辑结构。结构的严谨,乃是逻辑结构的严谨。
  另有一篇文章倒是意识到此文系议论文,故分析说,《师说》用的方法是“下定义”:“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定义了老师的职责。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对于议论文的逻辑这样说:“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话说得似乎没有多大错误,但仍然失之空洞,文章在逻辑上怎么层层衔接,怎么一气贯通的,何以见得毫无冗余之处,怎么构成了强大的说服力?全是结论,没有任何分析和论证,在文风上这叫作武断。
  对这样的文章之所以有必要加以批评,就是因为很有代表性,几乎是一般解读文章的通行模式。一般解读文章往往满足于内容的阐释,对于文章的体式,或者说是形式,则不置一词。原因在于,潜意识里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在起遮蔽作用。其实,形式往往并不这样消极,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内容。[1]懂得了这一点,就不能忽视文章的体裁。体裁是“说”,在《文心雕龙》中作为文体和“论”并列,固然都是议论文,但是,“说”源自先秦游说,故其特点乃是“喻巧而理至”[2]。这里却没有像一般的“说”那样,先借一个具体情境中的类比(如宴子使楚中的“使狗国者从狗门入”),或者一个比喻性的推理(如韩愈的《马说》、刘基的《说虎》),又或从类比性的故事(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引申出深邃的主题来。这里的特点是,直接提出核心论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古之学者必有师”?因为师古是当时的共识,韩愈的古文运动,反对当时流行的骈体,以复古为旗帜,抬出先秦诸子的古文,有不可反驳的权威性。说“严谨”只是个结论,解读的任务是看文章如何达到严谨,其特点是什么。在有了师古的共识之后,接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逻辑上本该承接“传道受业解惑”,却只承接了“解惑”。作者先从毋庸置疑的“解惑”入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不但是理论上的共识,而且几乎是常识。用常识来做因果分析,演绎出不从师则终生不能解惑,逻辑上顺理成章。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