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在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子宫颈息肉、节育器移位、子宫畸形、子宫内膜结核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方面的符合率分别为92.86%、83.33%、84.21%、81.25%、50.00%。宫腔镜诊断结果总符合率为91.34%,见表1。 2.2 子宫异常出血原因 绝经后出血组主要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息肉,占21.50%(23/107);子宫内膜炎19.63%(21/107),黏膜下肌瘤9.35%(10/107),子宫内膜癌7.48%(8/107);月经不规律组常见出血原因为内膜增生症26.19%(22/84),子宫内膜息肉20.24%(17/84),子宫黏膜下肌瘤15.48%(13/84),置环异常15.48%(13/84);妊娠有关组主要因宫内残留发生异常出血,占64.52%(40/62)。该次研究254例患者常见出血原因为内膜息肉16.93%(43/254),子宫内膜炎11.02%(28/254)、黏膜下肌瘤10.24%(26/254)、子宫内膜癌8.27%(21/254),子宫内膜增殖症7.09%(18/254),置环异常7.09%(18/254)、宫内残留15.75%(40/254)、剩下患者由节育器断裂、移位、宫内清理不彻底等原因导致。见表2。 3 讨论 子宫异常出血指月经持续期过长、过量或同时满足以上两种情况,非月经和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出血(绝经期时末次正常月经高于6个月的出血状况),主要包括月经过多、月经间隔太短、月经后期间隔太长、月经经血量减少、子宫不定期出血、停经后出血。绝经妇女子宫出血需排除妇科恶性疾病,临床最常见绝经后出血良性疾病为萎缩性阴道炎,萎缩性子宫内膜,内膜息肉和内膜过度增生,萎缩性子宫内膜导致的出血机制尚不明确,内膜息肉接受诊断性刮宫后可不需治疗,但需观察复发情况,内膜过度增生需应用孕激素治疗或采取子宫切除术[3]。 目前临床检查子宫异常出血的方式主要有刮宫、B超、宫腔镜检查等,诊断性刮宫主要依据操作医师的技术与经验,客观性不足,容易发生漏诊,特别是质地柔软、局部病灶更易发生漏诊。B超检查便于操作,但缺乏特异性[4]。相比之下宫腔镜具有先进性,能够直接观察宫腔和内膜病变,掌握病变处的数量、性质、部位等相关信息,从而做出全面准确的诊断。减少不明原因子宫出血导致的子宫切除,防止盲目治疗。宫腔镜内视野较为清晰,对不同的宫内病变有对应的宫腔镜下图像,因此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准确性。有研究显示其对宫腔内微小病变的灵敏度可高达98%,该次研究诊断符合率为91.34%[5],稍低于上述研究结果,考虑可能因样本量有限,但基本相符。有研究显示,年龄较大的患者更易发生子宫异常出血[6],考虑可能因内诊、影像血诊断、组织学检查漏诊,同时单纯刮宫检查仅能对宫腔内70%~80%的部位进行检查[7],仍可能漏诊,而宫腔镜可实现直视宫腔,并可同时进行活检,因此其诊断优势更为显著。 宫腔镜能够对宫腔内病变进行选择性活检与诊断,宫腔镜下所见和宫腔镜下选择性活检病理学检查符合率可达到87%,高于单纯诊断性刮宫手术方式[8]。尤其适用于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多项研究显示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9-10]。当超声图像显示异常无法确定宫内病变时,或超声图像显示正常但患者仍有临床症状时应该采取镜下活检,从而准确掌握病理情况。 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主要因阴道炎、内膜息肉、内膜炎等炎性病变以及恶性肿瘤所导致,而女性患者绝经时间越长,其生殖器萎缩程度就越严重,获取IUD难度更大,且更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取环困难患者应避免反复操作,在超声引导下取环。月经不规律者在药流不断作用下,患者在流产后未按时超声复查,导致子宫内残留物无法及时排处[11]。总的来说,年龄大、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内膜增生均是子宫异常出血的重要因素,需引起临床重视。 另外,尽管宫腔镜特异性高于阴道B超,且具备众多优势,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即无法对子宫腔外的病变进行观察,对此仍需借助X线子宫、阴道B超和腹腔镜等辅助诊断方式,以联合诊断方式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综上,子宫异常出血原因众多,临床对高危患者应做好全面检查,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特异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