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师工作要求的分类--基于对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3)

时间:2016-03-30 08:34 点击:
1.挑战性要求 本研究发现,工作负荷属于挑战性要求,这与挑战性要求一阻碍性要求的二维理论假设相一致;23]而角色压力属于挑战性要求,则与以往的理论假设不同。[24]对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压力不同于其他职业

  1.挑战性要求
  本研究发现,工作负荷属于挑战性要求,这与挑战性要求一阻碍性要求的二维理论假设相一致;23]而角色压力属于挑战性要求,则与以往的理论假设不同。[24]对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角色压力不同于其他职业群体的角色模糊或角色混乱,会对工作者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教师群体而言,角色压力更多的是指教师角色的多样化,如课上是知识传播者,课下是学生监护者,工作中还是后勤和文秘工作者,等等。工作的多样性在给教师带来情绪压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成就感,[25]它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于挑战性要求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发现挑战性要求既能够正向预测情绪衰竭,也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能的解释是,挑战性要求首先具有工作要求的一般属性,因此它会消耗教师的身心资源,进而导致情绪的衰竭,但从定义来看,工作负荷和角色压力都与工作量有关,俗话说"有压力就有动力",当压力处于某一范围内时也会对工作产生促进作用。这也验证了以往的研究结果。[26]然而,挑战性要求对去个性化的预测作用并不显著,这说明挑战性要求对教师所产生的消极结果仅体现在教师的个体层面,尚未影响到教师与他人的关系层面。这正是挑战性要求与阻碍性要求的区别所在。
  2.阻碍性要求
  本研究发现,情绪要求、学生不良行为和升学考试压力是中小学教师的阻碍性要求,其中,情绪要求和学生不良行为属于阻碍性要求,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7]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情绪要求是导致情绪衰竭的主要原因。[28]教师在工作中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其一言一行很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甚至要伪装或压抑情绪的表达,这无疑会增加教师情绪劳动的力度,消耗个体内部的资源,产生心理上的不适,进而导致消极结果的发生。
  然而,关于升学考试压力的归属却与预期结果不符。这可能是因为升学考试压力是指考试、升学给教师所带来的压力,如担心学生成绩、排名、升学率等。[29]作为我国教师特有的工作要求,升学考试压力首先是一种压力源,但当学生取得好的考试或升学成绩时,也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收益,如物质鼓励、职业发展机会及个人成就感等,根据期望价值理论,它更像是一种挑战。然而,本研究结果并未验证这一点。从描述统计的结果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升学考试压力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3.66±0.97)。根据倒"U"曲线理论,当"量"超过某一数值时,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因此,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而言,升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可能远远超过了挑战的范围。
  就阻碍性要求的影响作用而言,它能够正向预测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负向预测工作投人。从定义来看,情绪衰竭是指向教师自身,体现为情绪和情感的极度疲劳,而去个性化是指向他人的消极态度或行为;工作投人则是指向工作的一种积极、充实且具有活力、奉献和专注特征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阻碍性工作要求的消极作用已经同时影响到教师"对己"、"对人"和"对事"的态度和行为。因此,相对于挑战性要求而言,在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中,阻碍性要求更加值得关注。
  3.发展性要求
  关于职业道德要求在工作要求中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本研究发现,职业道德要求是有别于挑战性要求和阻碍性要求的第三类工作要求。
  作为教师职业特殊的工作要求,职业道德要求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人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要求能够负向预测去个性化,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见,从概念本身来讲,职业道德要求属于一种工作要求;然而,就其作用效果而言,职业道德要求又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或保护性作用。从具体测量指标来看,职业道德要求更像是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要求的一种认同或认可。根据一致性原则,认同会促使个体产生忠于自我的需要,gP与所认同的内容表现一致的需要。因此,教师对职业道德要求的认同,致使这一要求成为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从资源的视角出发,教师在达成职业道德要求这一目标的同时,也满足了个体的基本需求,即获取了资源。因此,职业道德要求不同于上述两类工作要求,其对教师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具有"资源"的性质。
  综上所述,工作要求的进一步细分,为以往研究中工作要求对职业心理健康的影响作用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合理的解释。阻碍性要求属于工作要求中的消极面,它消耗了个体的资源,导致了消极结果的发生;挑战性要求属于工作要求中的"双刃剑",它在让个体体验压力的同时,也给个体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发展性要求则是工作要求中的积极面,它虽规范了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但这些"规范"又是被个体所认同的,因此它能促使个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教师群体的性别比例失调,尽管这是目前国情现状,但性别的偏差效应可能存在;其次,对"挑战性"和"阻碍性"的评价也可能会受个体认知的影响。因此,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虑不同的个体因素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要求可以细分为三类,即阻碍性要求、挑战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情绪要求、学生不良行为和升学考试压力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和负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阻碍性要求;工作负荷和角色压力能够同时正向预测情绪衰竭和工作投入,可称为挑战性要求;职业道德要求能够负向预测去个性化和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发展性要求。
  对教师工作要求的分类,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别的工作要求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人的不同影响作用,进而为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干预提供针对性建议。研究结果启示学校管理部门,在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和促进教师工作投入的干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阻碍性要求的控制。
  首先,降低阻碍性要求,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如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适当增加情绪管理和情绪调节的内容以及应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技巧等;另外,为降低升学考试压力,学校应多方面、多角度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如所教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等),而不仅仅是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排名作为评价工作绩效的唯一指标。
  其次,考虑到挑战性要求的双重作用,并结合倒"U"曲线理论,学校管理者应注意保持适当强度的挑战性要求。
  最后,职业道德要求作为一种行业规范,对教师工作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注意培养和保持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平。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