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积极情绪有助于人际互动 积极情绪不仅对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助于人际互动。人具有社会属性,时时刻刻在进行各种社会互动。积极情绪在社会互动中充当润滑剂和催化剂作用。在人际互动中,积极情绪能够缩小自己与他人的距离,很快消除陌生人之间的生疏感,促进友谊的建立,也会增加彼此的信任感,有助于亲密关系的发展。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关系学的卡尼曼教授认为,人们看待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情绪状态就会不同,个体接受的可能性也不同,积极情绪帮助个体更容易接纳别人的经验和批评。[16]同时,个体在积极情绪的影响下,变得更加乐观、开放,这会增加个体的人际吸引力,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同时这些社会支持又会促使个体产生积极情绪,通过这种螺旋上升式的影响,个体建立稳固的资源,形成自我维持幸福的良性循环。 二、娱乐视频能够有效诱发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情绪与媒介的研究中,已有研究证实媒介对情绪的诱发作用,且动态的视频片段经常作为诱发情绪唤醒或情绪启动的外界刺激。一项研究甚至发现,观看20分钟喜剧视频比得上在跑步机上运动20分钟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降低的悲伤感。[17]娱乐视频可以诱发哪些具体积极情绪?它是通过什么机制把这种外在刺激转化成一种内在心理感受? (一)娱乐视频诱发独立的积极情绪 研究中用来诱发积极情绪的视频片段长度多为4?6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可以有效地诱发情绪而不会产生厌恶感。而且,这些视频具有较高的视觉品质,不包括一些诅咒、低级趣味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娱乐视频影响不同情绪的产生,其中常见的娱乐视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喜剧类视频、励志类视频和自然类视频。喜剧类视频是指以愉快幽默为主题的视频,对愉悦、幸福感具有影响;励志类视频以在面对逆境时战胜困难的挑战为主题,可以提高被试的动机和希望感;自然片段描述的是自然或者动物,目的在于激发一种平静感与放松感。[18]喜剧类视频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乐观、希望和复原力水平;励志类视频可以提高青少年的乐观和希望水平,且这一效应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娱乐视频能够用来引发独立的积极情绪。目前,国内外正在尝试建立诱发积极情绪的视频资料库,视频资料库的建立,为娱乐视频运用于积极情绪教育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教学材料。当然,视频库的建立可能存在文化差异,因为个体的情绪体验受到社会学习经验的影响,文化背景不同,相同的视频材料诱发的积极情绪类型和强度都存在差异。 如中国被试对壮丽风景和凶猛的动物图片比西方被试的唤醒程度更高而愉快程度较低,这可能和我国被试的个性更加内敛有关。[19]因此,在使用视频材料诱发积极情绪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视频材料的类型,还需要考虑观看者的社会经验和文化背景。 (二)娱乐视频诱发积极情绪机制 娱乐视频是一种综合了声音、文字和图像,具有独特的分辨率、画质、色彩空间等特点的物理刺激。关于娱乐视频如何诱发出积极的心理感受,目前已有的研究仅对励志类视频诱发积极情绪进行了探究。励志类视频诱发积极情绪存在两种主要观点:情绪动机过程和社会认知过程。 情绪动机过程(emotion-motivationprocesses),观察者的情绪性体验会增加趋向目标的动机,而此动机增加目标导向型行为的出现,即个体选择媒介内容和此刻的情绪状态有关,情绪是媒介选择的动机。情绪管理理论的主要假设是人们被追求积极心情的愿望激发,进而会调节周围的环境,包括选择媒介来实现目标。个体在好心情状态下会选择积极视频来维持现在的心情,在坏心情状态下会选择积极的视频来终止此时的心情。当然这种选择并不是绝对的,有时我们在坏心情下会选择一些消极的视频,不是能够缓解这种负面心情的视频,而是一些能够反映我们心境的内容,这种选择或许是在暗示一种向下的社会比较,[20]通过尝试着寻找信息解决负面心情,或者是一种想体验这种强烈情绪的愿望,以此来应对或者改变负面情绪,这是一种通过情绪融人,达到情绪释放的心理缓解途径。 与情绪动机过程不同,社会认知过程(socialcognitiveprocesses)认为,媒介的选择受个体认知的影响,其中娱乐媒介角色的吸引力或相似性能增进激发效应,增加自我认同,产生说服效应和期待效应,有利于目标导向型行为的出现。媒介角色本身的人格魅力、社会评价等都会影响观众的认知,让他们产生爱屋及乌的现象,因为喜欢演员本人就会喜欢其扮演的角色,这也是广告商请明星代言、电影请明星参演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研究发现,减少媒介表演者与个体相似性和媒介角色本身的可信性可以减少广告内容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帮助个体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有助于提高媒介解析技能。[21]目前,对哪些视频信息会通过社会认知机制诱发个体情绪的产生,多集中在对广告视频的研究上,而且大多关注它的消极影响。虽然近年来的研究开始考察幽默视频是否会增加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关注度,但与非幽默信息相比并没有产生更强的说服效果。媒介角色的哪些特征会对个体的认知产生积极影响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三、娱乐视频应用于积极情绪教育的两种模式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娱乐视频在我们身边唾手可得,但是因为我们缺少对庞杂信息的筛选,不能有效地观看这些娱乐视频,从而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大批的教育学者,如塞力格曼、吉尔曼等人认为,教育中应提供优势、积极情绪、乐观等元素,大力提倡积极教学(positiveeducation)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娱乐视频中蕴含的积极情绪资源能够契合新教育理念的要求,学校在教学中应推动基于娱乐视频的积极情绪教育,从而增加学生的幸福感、自我效能、希望感、复原力及生活满意度等心理机制。 目前,积极情绪运用于教育的教学载体和形式多样,包含情绪主题的绘本、积极情绪管理讲座、团体心理辅导、日常娱乐游戏、体育运动等,与这些已有方式相比,娱乐视频诱发积极情绪这种方式更加经济、便利,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因为观看娱乐视频 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采用。透过网络的普及,娱乐视屏成为普罗大众唾手可及的媒介,因此将娱乐视频应用于积极情绪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娱乐视频运用于积极情绪教育的模式包括两类,一类为实境(invivo)课程教学模式;一类为网络在线(online)教学模式。实境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透过娱乐视频融人正规课堂及教学活动设计中,产生积极情绪,并导向心理健康;网络在线教学模式则指将娱乐视频运用于网络、社交网站或社交媒介中以达到产生积极情绪的设计目的。这两种模式互为补充,满足个性化的选择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