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15-01-06 11:40 点击:
[摘要]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
  [摘要] 目的 研究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实验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TESS)量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 评分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阿立哌唑和利培酮均有的疗效,但阿立哌唑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利培酮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b)-0001-02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竞争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增速、网络不断普及社交泛滥,各种问题使得人们精神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比率不断增加[1]。其中,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对患者及其家人影响较大的一类,也是最为常见的精神病。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阐明,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如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及其家属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选取2013年2月—2014年6月该类患者96例,对比研究了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32.52±13.52)岁;实验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1.52±12.26)岁。两组人员的年龄、性别、例数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标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PANSS评分≥60分;心、肝、肾、肺等功能正常,无严重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无阿立哌唑及利培酮药物过敏史;病程为6个月~5年。排除患有其他精神性疾病或者妊娠哺乳期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产品批号为101021965)口服治疗,初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病情加量调整,最大不超过6 mg/d;实验组给予阿立哌唑(产品批号为100901),初始剂量5 mg/d,根据患者病情加量调整,最大不超过30 mg,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期间均不加入其他抗精神病药物。

  1.3 评价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TESS)量表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价使用PANSS减分率为标准[2],减分率<25%为无效;减分率25%~49%为有效;减分率50%~74%为显效;减分率≥75%为治愈。且统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项评分对比t值为:t阳=0.31754;t阴= 0.768 781;t神= 0.960 248;t总=-0.244 94),见表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