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皮肤颜色的变化,同时,还要测定治疗前后6 h、12 h、24 h动脉血气变化。 1.4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治疗后,反应、肤色得以明显好转,有效地改善了呼吸困难问题;无效—治疗后,反应、肤色没有明显好转,也没有改善呼吸困难问题,需要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量资料的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 3 讨论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会导致患儿在出生后出现进行性的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呻吟、青紫、呼吸困难,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呼吸衰竭[4],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常见的危重症[5]。通常都是采用经常清除咽部粘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营养和液体入量,同时行吸氧和机械呼吸等常规治疗方式来抢救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需要经气管插管,治疗费用高,用机时间长,并发症多[6],同时期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鼻塞式CPAP能够让有自主呼吸的患儿在吸气、呼气时提供一定的正压,能够增加肺泡内压力及功能残气量,改善通气/血流(V/Q)和肺顺应性,还能够对肺泡出血和肺泡水肿进行有效地减轻[7-8]。 该组资料表明:实验组有效46例(92%),无效4例(8%),有效率为92%;而对照组有效37例(74%),无效13例(26%),有效率为74%;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见,鼻塞式CPAP治疗早期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较佳,能够大幅度提高患儿存活率,改善NHMD症状,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实验组中有4例患儿治疗无效,其中3例是胸片分级为Ⅳ的新生儿,这说明胸片分级Ⅳ级的新生儿可能不适用鼻塞式CPAP治疗;还有1例为早产儿,究其原因在于:鼻塞式CPAP(NCPAP)不会直接增加吸气峰压,而是通过压力辅助自主呼吸,只有让新生儿呼吸运动时才能得到适当的潮气量,而此例早产儿呼吸过轻,故治疗效果不明显,后转其他机械通气模式进行治疗,不久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秀琴,周春梅,陈伟明,等.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6,32(24):120-123. [2] 王道红,崔娓,黄辉文.简易CPAP鼻塞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35(6):110-114. [3] 陈超.新生儿呼吸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与规范[J]. 临床儿科杂志, 2013, 41(3):203-206. [4] 杨树杰,易海英,王艳华,等.早期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评价[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04):45-49. [5] 王珏.固尔苏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1,33(13):30-35. [6] 李秋平,胡艳群,赵宏,等.双管鼻塞式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和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J]. 临床儿科杂志,2014,23(11):130-133. [7] 李海珍,杨嘉深.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38例[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33(12):156-160. [8] 卢锡胤,古新民,吴晓文,等.鼻塞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23例的临床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35(4):105-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