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护理研究(2)

时间:2014-10-06 15:45 点击:
⑸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要包括对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术后24h属心律失常发生的高峰期,需加强心律监测,并通过补钾、抗心律治疗等措施,降低与控制心
  ⑸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主要包括对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术后24h属心律失常发生的高峰期,需加强心律监测,并通过补钾、抗心律治疗等措施,降低与控制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属于术后严重性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一,除了要做好预防工作外,还需采用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药物等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血压、降低心脏负荷;最后,于术后加强对神经系统功能监测,避免脑血管栓塞等情况的发生[3]。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Excel表格、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的对照 
 
  两组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患者死亡,但观察组阻断循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ICU监护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的对照 
 
  对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分析发现,观察组住院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由于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尚未恢复,容易导致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在手术前后,配合医生做好患者心理、心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等各方面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身体各项机能的早日恢复。而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指标、住院时间、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只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由此也提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顺利性以及促进预后效果均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需重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做好患者病情的严密观察与综合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郝晓苏.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139. 
 
  [2] 冯书梅,心脏瓣膜置换术并发低氧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321. 
 
  [3] 施海娃,丁巧玲,朱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钠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21(4):43-4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