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培养学生版式设计创意能力的教学研究(2)

时间:2013-11-04 11:43 点击:
三、想象创造能力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视觉习惯在不断发生改变,设计师需要不断地为版式设计注入新的形式特质。优秀的版式设计来自创意的闪现和凝聚,设计师需要具备按设计要求而积极有效地形成设计意象的创

  三、想象创造能力
  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人们的视觉习惯在不断发生改变,设计师需要不断地为版式设计注入新的形式特质。优秀的版式设计来自创意的闪现和凝聚,设计师需要具备按设计要求而积极有效地形成设计意象的创新能力。设计教育家伊顿曾说:"首先应解放和加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技术的自由发挥。"结合一般版式设计创作的行为规律,可归纳出以下三个影响想象创造能力的因素。
  (一)设计师的知识结构与修养
  为了创造更加合乎情理的版式艺术语言,达到最佳效果,缜密的创意构思过程成为版式设计艺术的核心。想要设计出意新、形美、变化而又统一,并具有审美情趣的版面,就要不断丰富和提高设计者的知识层面与文化素养。在版式设计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创意设计思维来自于自身知识结构的拓展。在学习中需要放开眼界,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仅要涉及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还包括必要的自然科学,例如艺术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切合实际地对以上门类进行一定程度的学习和研究,才能设计出真正被社会认可的创意性设计作品。在想象创造的过程中,影响设计者的还有本身的设计素养,作为版式设计创造的主体,创意构思的前提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无关设计经验的丰富,而在于设计的职业道德精神。尊崇"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美的设计"的原则,进行版式设计的创意构思,增强学生的设计修养,是高校设计理论教学最根本的前提条件。(二)灵感、联想与想象
  创意产生的基础在于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需要引导学生在版式设计的学习中主动地、独立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放思想,帮助学生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从中提炼出创意的源泉--灵感。灵感是创造力高度发挥时出现的一种突发性心理过程,它是创造者进行长期知识储备后,在某一瞬间调动自己全部智力集中利用的结果。因此,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知识是设计所需的灵感来源的前提。此外,对设计的执著与热情也为灵感闪现创造了温床。只有从心底热爱设计,对元素的选择与组合、色彩的调整与搭配、文字的推敲及整体版面内容的情节设定乐此不疲地研究,面对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勇往直前,灵感才能源源不断。
  联想与想象是灵感升华的产物,是想象创造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版式设计的创意在于创造出别人没有创造出的视觉语言,抑或在人们都熟悉、麻木的视觉语言基础上找到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创造性的表达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对视觉元素和图文配置完成的。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起另一个事物的思维活动,掌握思考方法,通过联想的迁发、扩散、引申,拓展出局部受限的观念超出常规,为视觉信息赋予新奇的个性思想。由于设计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这也有助于联想在版式创意构思中起到托物言志、类比的表现效果。联想是一种创意阶段的思维方式,而想象往往是酝酿表现形式阶段的思想过程。它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以后得到的一种形象思维,是一种创新的心理活动。广义的想象包含着联想,狭义的想象则包含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表述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在设计构思中很少用到,一般的想象均为创造性想象,即根据一定目的,不依靠现成材料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来的新形象。创造想象能够摆脱原有的表象的制约,能够对旧的表象进行分解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形象,更好地服务于版式创意设计。
  灵感、联想与想象仅仅是对思维形式的简单归纳和简要提炼,版式设计的创意思维往往是联想与想象相互关联组成的复合产物。同时,它又不完全等同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主题思想。提高学生对版面的编排创意能力需要鼓励学生广泛发动这种创意思维,扩大相关范围,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发散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增大与主体相关的意象容量,使大脑中构思的意象更为成熟,从而更好地为版式设计服务。
  (三)创造个性及形式个性
  创造个性是指具有创造意向、创造情感、创造意志以及创造性格等独特的心理品质,是支撑设计者在版式设计中进行想象的精神要素。具备创造个性是展开想象创造能力的必备条件,也是在创造活动中逐渐形成且发展起来的。进行打破思维定式的设计活动。例如:联想训练,有助于创造个性的培养,使初学者的创作思考过程由盲目到明确,由被动发展到主动发展。只有激发创造思维模式的个性,学生才可发现自己的潜力和所长,从而培养出自身的形式风格。初学者常常将"时髦"与"个性"混淆,导致心态轻浮、思路简单的通病,教师应让学生明确"个性"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有别于其他设计师的独特审美表现,是自我观念的传达,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学习已有的多样风格化视觉表现语言,为日后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版式设计的优与劣从根本上说是从设计创意上拉开距离的,而是否带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构思则是决定创意好坏的主要因素,可见其个性思维在版式设计中的重要性。
  四、创意表达能力
  版式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设计表达和操作过程是完成版式创意设计的最终途径。脑中的意象能否清晰、快捷地转化为纸上或计算机屏幕上可见的视觉形象,是检验一个设计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版式设计最终要传达的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还有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视觉感受,由于传播的视觉信息不同,感觉也五味杂陈,听觉、味觉、触觉等常常囊括其中。设计师必须要将这种感觉完整地落实到视觉元素和整体版式编排上,唤起受众心中同样的感觉。许多学生在设计时往往创意不错,但形式总是不及"感觉",这时不仅要提高手绘表现的基本功,还需要了解点、线、面的视觉元素在版式设计中的空间构架作用以及视觉形式特征,并掌握版式设计的审美需要。即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表达设计构思,上述能力仍然是完成版式创意的重要方面。多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提高对形式感的感悟能力,看经典的版式设计作品,解析并用心体会其中的构图特点和意境表现,尝试多种形式的版式设计练习,都是提高学生形式驾驭能力的方法。此外,还要掌握电脑设计软件的使用技能。计算机不仅是现代设计工具,还是扩大设计师设计观念、设计思维方式以及设计知识结构的重要工具,帮助设计师挖掘新的表现技巧,为脑海中的创意构思设计出更多的形式,使版式设计作品更具有延展性。
  结语
  版式设计不仅是形象思维,对其创意能力的设计教学研究更是一种抽象思辨。教师作为这种设计现象的深度解析者和传播者,必须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将其内涵揭示出来,在实践中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从不同角度寻找版式设计思维的创造性表达。这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对创新意识的呼唤。
  (注:本文系黑龙江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版式设计语言在设计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B017)
  参考文献:
  [1]常樱.平面设计--观念、规律、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伊延波.广告创意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王绍强.编排设计法则[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斐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