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2)

时间:2016-04-09 09:35 点击: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演变 为应对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采取事关高等教育的措施改革,这一行为过程即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因此,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起因,是贯穿始终的环境因子;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为应对全球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念演变
  为应对全球化的影响,各国采取事关高等教育的措施改革,这一行为过程即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因此,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起因,是贯穿始终的环境因子;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为应对全球化所产生的系列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
  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概念的演变,可根据广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功能观,即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在国际视角下对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社 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审视,首倡功能观的学者以加拿大学者简·奈特为代表,她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将国际维度或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高等教育机构教学、科学 研究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过程中”;第二个阶段是目的观,即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应该存在除其自身以外的目的指向性,例如为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经济与劳动力 结构变化,所需改变的物品与人员流动等。对此,简·奈特优化其概念为“将国际维度或跨文化的维度融合到高等教育机构的使命和功能中”。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在官方机构廓清其概念,对教育经贸往来和学术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隶属于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UNESCO)的 国际大学组织——国际大学协会(IAU),在总结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体概念演变因素的基础之上,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 (1)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2)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 部的变化,也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变化,又有自上而下的变化;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这一概念一方面解释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高等教育 价值的承担者——高等学校,在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视角和过程中实现其基本职能,这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必须坚持的前提;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涉及到广泛的变化 过程和联动关系。结合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这种内外和上下的变化和联动关系可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高等教育国际化下师生的流动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贸易 的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2)为学习国外先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引进国外优秀网络课程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跨境交付;(3)为了更为便利地享受国外教学 资源而开设的中外合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商业存在。
  三、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一)跨境交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实现了实体课程的网络化转变,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在空间上的共享,一方面在国内打 破城乡教育资源分配的二元差异,从而促进城乡教育内容的一体化;另一方面通过国际贸易的跨境支付,实现以远程网络课程为形式的教育资源在国际区域的共享。 限于信息技术起步较晚,我国跨境支付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仍进行了积极尝试。2002年北京大学加入由新加坡倡导成立的全球最 大的在线大学。2003年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合作,借助光缆技术实现了课程的网络化建设。随着高校孔子学院建设的积极开展,以汉语推广教学为主的远程课程 在孔子学院所在国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既推广了中华文化,增强了国家民族间的了解和互信,也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境外的腾飞。总之,各国受惠于共享资源带 来的教育公平的同时,推行孔子学院建设的国内高校的国际化步伐随着跨境支付教育服务的兴起和推广也在不断加快。
  (二)境外消费。随着我国加入WTO,贸易政策透明度提高,促进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长足发展,发展现状基本表现为两点特征,即进出口人数的增加,但是贸易逆差较大;归国人员逐年增加,但高尖端人才流失问题依旧明显。
  1、高等教育服务进出口人数增加趋势和逆差共存。高等教育服务的进口表现为我国学生赴国外留学,出口表现为外国学生来我国留学。我国近年来接 受国外留学生的规模在逐年扩大,从2001年的61,869人增长到2014年的377,054人,增幅达5倍。同时,我国赴国外留学人员也逐年增加,从 2001年的83,973人增加到2014年的459,800人,增幅逾4.4倍。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进出口人数的双增长是经济驱动下的教育流动,表明经济 活力的激发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生流动性不断增强,打破了教育的闭塞状态,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满足更广泛的教育需求。但是进出口之间的差额也不容忽 视,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始终超过来华留学生,2001年逆差为22,104人,2014年逆差扩大到82,746人,变化幅度达3.7倍。这表明我国境外 消费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仍处于弱势地位,这严重制约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步伐,而且生源的匮乏也制约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质量的提升。
  2、归国人员逐年增加,但高尖端人才流失问题依旧明显。随着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出国留学人员逐年增加。但是,由于出国留学门槛的降低、规 模的扩大,由此导致的留学含金量降低以及海外留学生在当地就业压力增加,导致学成归国生逐年增加,归国率从2001年的14.58%,历经2008年经济 危机周期的波动,上升至2014年的79.34%,上升幅度显著,这也归功于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中推出的海外人才优惠政策的吸引。这表明在高等 教育服务贸易开展的过程中,一国的人才流失问题会随着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但是在高尖端学科方面,受限于国内配套科研设备和资源的缺 乏,仍存在明显的人才流失问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