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完善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体系研究(4)

时间:2016-03-10 10:14 点击:
四、完善先进制造业 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多层次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议逐步健全多层次多结构的四元人才培养布局。与促进制造业十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调整和改革学科、专业规模与

  四、完善先进制造业
  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多层次多结构人才培养体系
  建议逐步健全多层次多结构的"四元"人才培养布局。与促进制造业十大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调整和改革学科、专业规模与布局,使得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构成结构逐步合理,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的共同参与、相互支持的立体化培养结构。不断完善院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和军工系统参与的多层次多结构制造业人才"四元"培养体系,建成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更为完整的多层次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多类型人才培养体系。
  (二)推出一流制造业院校"3M10"计划,多途径厚植工科人才培养优势
  建议在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普通高校、骨干高职、示范中职三类院校中,各遴选领航10所试点校,形成"3M10"院校及若干学科专业联盟,打造国家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学研示范中心。多方协同建立十大重点领域高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让学生在"仿真工厂"训练。通过调整专业及学科目录(增设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新专业)、政策倾斜、加大投人等多途径,重点建设适度扩大工科院校占比,逐步将理工科与文科比例从6:4提高到7:3。
  (三)创设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平台,多主体协同推动特色办学
  建议推进行业院校与直属高校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实现学分互认,创设高水平交叉平台。地方院校每年定向送遣2000名左右学生去直属高校学习。参照采取"3+1"、"1+2+1"等灵活培养机制,建立健全主辅修制、双学位、跨院校学习制度。鼓励和支持共建高校建设虚拟教研室、教学团队。双方每年合作遴选500名左右优秀技术人才,到国外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学习实践活动。强化与行业、企业相衔接的特色,推动以股份合作和现代化公司为方向的多主体办学模式改革。
  (四)加强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学科群建设,多方向与产业对接更新教育内容
  建议建立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学科群,加强十大重点领域跨学科、交叉方向选修课程建设,依据实际更新课程教材及实验仪器设备、及时评估专业状态等。组建专门队伍及时调研当地企业急需人才现状,注重与市场、行业、产业的结合,多方向更新教育内容。根据企业急需确定专业调整方向,动态调整课程及专业设置。
  (五)扩充先进制造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多学科跨领域培养复合型人才
  建议拓展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3+1"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和"项目小组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跨学科、跨专业创新训练与生产实践。精选百所"985"或"211"工程院校,参与制造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艺术、营销、人文等素养培养,打造"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多学科育人平台,提升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六)扩充现代学徒制计划,多举措推进培养体系改革
  建议每年从高职和相关企业中培养10000名制造业重点领域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政府每年出资一亿元作为扶植经费,与企业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门工作机构。完善和推广高职教育"技能+知识"考核方式,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在十大重点领域方向的单独招生、对口招生的规模和范围。全面推进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中高职有效衔接,形成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相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职教吸引力,出台有力措施,使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例达到80%左右。保持职教占比,争取达到普职比1:1的目标。
  (七)设立制造业人才海外引进计划,新机制扩充"双师型"教师
  建议国家每年对十大重点领域重点高校、协同中心、创新中心、培训中心等基地,投人一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含专业团队、专业设备采购计划等)。多种方式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立"中国制造"优秀人才中国政府奖学金专项,打造制造业优秀国际师资集聚地;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编制机制,将中职、高职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比提高到50%(目前是30%);建立每隔五年至少轮训一次的全员培训制度。有计划地提高双师型教师学历层次。逐步加大来自行业企业一线兼职专业教师的比例。
  (八)建设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政产学研用结合协同育人
  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和信息化服务企业共同出资,实现每年投人一亿元,完成2000家左右的中小企业、一万人次的信息化培训,帮助企业完成"智能制造"人力资源库建设。形成学校订单式培养机制,建设科研院所研发实验基地、企业研发培训基地等。充分利用工业园、科技园,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支持行业、企业协会与优秀院校组建专业联盟。在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服务,推动双向交流。
  (九)新设"鲁班学院"与"大国工匠"STEAM基地,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建议全球范围公开招标,在国外及国内院校、知名企业中建设中外先进制造业合作实训基地"鲁班学院")。每年从我国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中选拔10000名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人才、师资、学生等各类人员进行培训。研究制定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STEAM)发展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家层面政策体系,与有关部门合作新设"大国工匠"培养平台。设计各学段相互联系的国家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建立十大重点领域大中小学校衔接制度。推出全国及各类青少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职业技能大赛。
  (十)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供需平台,贴近国际标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议以教育部为主体单位,每年投人培养和运营经费约一亿元,建立我国先进制造业招生、毕业、就业供需信息查询、分析与服务等综合数据平台。在国家教育指标中设立制造业人才培养专项指标体系。中央政府通过年度公开招投标,对建设意义重大、实施能力强的高校+合作企业,资助设立先进制造业云服务专项若干个。全面落实《华盛顿协议》,按国际标准配置资源。率先推进十大重点领域中外学历互认,大力促进与美国、欧盟之间教育体系互认。加快国际制造业人才培养年限、课程体系、职业资格、师资、资源设备、认证体系、实习实践、资金支持、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的标准互认。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