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育模式可分为三大类型:一是工具类,是以一个教学工具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针对某一种职业或该职业的细分领域做一个工具类的APP。二是平台类,在线教育是各种在线教育发展的主流,不管任何种类的职业教育最终都会成为一个平台。三是网校类,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即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接入互联网,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相对于面授而言,网络教育突破了时空限制,是一种师生相对分离、非面授的组织活动,也是一种跨学校、跨地区、跨专业的全新的教育体制和模式。同时又可以融合工具类和平台类,在教学对象上可以采用B2B或B2C灵活形式,内容极为丰富,综合型和垂直型并存。 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往的职业培训已远不适应“互联网+时代”。一方面是教育内容上,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无法满足和适应行业转型的人才需要;另一方面是教学形式上,即便是在线职业教育也仍沿袭过去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训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帮助不是很大。 在“互联网+时代”下职业教育在培训上,一方面通过培训某些人具备某个职业的技巧;另一方面让企业能够找到引入就能工作的专业人才。知自知彼、了解市场、掌握需求,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分析市场大小,服务群体多寡,刚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数量。二是弄懂做职业教育需要的资源有哪些,自己有多少把握,如果没有是否有获取渠道。三是在此基础上,了解产业链情况处在上、中、下游哪个环节。四是其实职业教育也是在做“电商”,在模式上采取网校、平台或工具,要有个定位。五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直线对接,否则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未来“互联网+”职业教育,将会向智慧教育的方向发展。教学内容切合实际,把人才梯度,培训体系、产品理念,线上线下及O2O渠道等方面的建设和研究,摆在适当位置,这将是“互联网+”时代对职业教育的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三、互联网+条件下职业教育实现途径 “互联网+”职业教育在未来将是全新的事业,让在线教育的形式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们应具备更高的技能。实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任重而道远,路径多而波折,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互联网+职业教育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态。 2.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流互动。 3.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4.教育大数据。大数据(big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优点(4V):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和价值(Value)。 5.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典型的代表是美国Coursera,Vdacity,Edx三大在线课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6.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外学习老师准备的微课视频,上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 7.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8.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教育。 9.一师一优课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推动形成“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每个教师在一年中设计并晒课一节优质课程。 10.数字资源券在生均公用经费中以“数字资源券”等形式列支购媒资源服务费用的机制,将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权真正交给广大师生。 总之,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